[理事之窗]降边嘉措:一位藏学大师的传奇人生

作者:发布时间:2012-10-30, 13:58 来源:《布达拉》

    生在巴塘

  降边嘉措出生在原西康省巴安县是四川与西藏的交界处,有藏族、汉族、纳西族、回族等多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交汇之地。正是这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使得居住在这里的人们都能懂得二三种语言。

  在降边嘉措的记忆里,童年的日子是“吃了上顿不知下顿在哪” 的。降边家是外来户,没有土地,他们就租地主的房,帮地主种地,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由于生活困难,父亲在外谋生,母亲一人带着7个儿女艰难度日。

  7岁那年,降边嘉措遇到了一件让他因祸得福的事——为了帮妈妈挣钱养家,他作为头人的“学差”被送到巴安小学去读书。

  “巴安小学是当时国民党在西康办的一所学校,教汉语。很多藏族头人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汉人的学校上学,怕让汉人同化了,或者劫持到内地做人质。于是他们就找差夫代替自家的孩子学习。”降边嘉措说。

  跟着解放军才有出路

  1949年12月西康省宣布和平解放。1950年6月解放军到达巴安县。解放后,巴安县恢复原来的名称叫巴塘。这一年降边嘉措12岁,小学毕业后,他没有继续读书,而是作为一名最小的藏族战士参加了解放军。

  降边嘉措第一次吃的花生米就是解放军给的。“当时解放军并不富裕,公路没有通,运输跟不上,自己带着吃的很有限,但他们给我一把花生米。后来我想跟着这样的人走还是可以的,可信的。”

  “参军后第一次过年,部队就派人到我家去看望我妈妈,给了她两个银元。解放军对我们藏族士兵非常关心。”

  由于年龄还小,降边嘉措参军时没有步枪高,于是就被安排进入了解放军的文工团学习班学习汉文。

  “后来我才知道,当时毛主席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决策,指示一定要招收一部分的藏族战士,不管他的年龄,不管他的出身。毛主席说,原因有两个:第一,不是汉人的军队到西藏去,而是解放军是各族人民自己的军队;第二,他们可以担任翻译,以后这些人会成为我们西藏工作的骨干。所以毛主席真是高瞻远瞩。”

  1951年,降边嘉措跟随部队进入西藏。作为党和国家重点培养的翻译人才,他被派往西藏军区干部学校学习藏文。随后,他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1980年,降过嘉措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格桑梅朵》正式出版。这也是当代藏族作家的第一部长篇小说。1982年,《格桑梅朵》藏文本相继问世。

  见过大世面的“小”翻译

  “巴塘是个出翻译的地方。”降边嘉措说。的确,未满12岁的降边嘉措就开始了他的翻译生涯。

  刚入伍,降边嘉措就担任起解放军向藏民购买生活必需品、领导人与藏族同胞交谈,传递汉藏文化讯息等方面的翻译角色。

  1954年,成绩优异的降边嘉措被选派到西南民族学院政治系学习,也就是在学习期间,他接到了为达赖担任翻译的任务,并先后为达赖和班禅担任翻译。

  1955年5月参加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达赖返回拉萨,途中到达重庆,降边嘉措接到了为达赖翻译的任务,这一年,他17岁。

  “我妈妈虔诚信佛。但是巴安县的小活佛我妈妈都见不着,但是我现在呢,能够和达赖这样的大活佛坐在一起,真的有一种翻身解放的光荣感和自豪感。”

  在两个月的时间里,降边嘉措作为生活翻译一直在达赖身边,亲眼目睹了达赖向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刘格平学习党史和革命史的过程。“刘格平当时给达赖上课讲三个内容:中共党史,现代革命史和社会发展史。这个学习不是中央安排的,是达赖自己愿意学,每天晚上都要讲。当时没有课本,达赖就自己亲自做笔记。这个翻译应该是政治翻译图旺来做,但他经常有别的事,就交给了我。”

  达赖在成都停留期间,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专程赶赴成都为达赖送行,降边嘉措也生平第一次见到了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这两个多小时,我真的看到,达赖一直怀着崇敬的心情看着总理和陈毅。回到住所,他依然很激动。晚上继续学党史的时候,达赖郑重地找图旺,向刘格平和张经武提出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刘格平就及时向中央汇报了这件事情。我想是总理的人格魅力,总理那种坦诚,使达赖很感动。”

  1956年,降边嘉措从西南民族学院毕业后被调到北京,在中央民委翻译局担任翻译。 1959年,降边嘉措为4月初即将举行的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进行着准备,他还将为达赖担任翻译,但3月10号,西藏发生了骚乱,七天后达赖出走。达赖离开西藏之后,十世班禅代表西藏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做了长篇发言,当时降边嘉措为班禅大师担任翻译,同时他还作为翻译,参与了周总理和班禅的会面。他说:“在会见时,西藏问题已经成了一个焦点。总理主要谈了两点,第一,就是现在要把当前的这个叛乱平息下去。第二,你要负起责任,进行改革。在达赖被劫持期间,中央任命班禅喇嘛为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代理主任委员。班禅感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把达赖和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分开,就是说欢迎达赖回归祖国,回到祖国怀抱。”

  1959年参与周总理接见班禅的会面之后,降边嘉措正式开始为班禅担任翻译,而班禅也把这位和自己同岁的青年翻译称为波拉,波拉在藏语中是对朋友的昵称。

  “我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降边嘉措总是说,他的命运是和我们国家的命运相联系在一起。1981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担任藏语翻译24年后,降边嘉措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担任副研究员,成为我国第一位藏族副研究员。此后他倾心研究藏族史诗《格萨尔》。

  降边嘉措老师的家在京城北部一个幽静的小区里,他的一双儿女都在外地工作,平时家里只有他和老伴两个人。

  “孩子们都没有继承我的研究事业,他们说我干的太辛苦,还这么穷!哈哈!” 降边嘉措老师爽朗地笑着说。在他的笑声里我们听到一位有着传奇而丰富人生经历的老人的豁达与从容。

(责编:云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