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自有住房33.4平方米

作者:邹承光发布时间:2021-06-11 来源:西藏日报


恩惠苑社区。记者 陈福军 摄

  全区住房总量不足30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不足3平方米,这是西藏和平解放初期人民群众住房安居情况的真实写照。住房问题作为头等民生大事,西藏政府始终将其视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西藏聚焦城乡困难群众住房问题,不断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加大住房保障力度。2020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自有住房面积达33.4平方米,城镇居民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国务院新闻办5月21日发表的《西藏和平解放与繁荣发展》白皮书中提到,和平解放前,西藏90%以上的人没有自己的住房,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西藏和平解放之初,西藏住房总量不足30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不足3平方米,从1959年到1978年,中央加大对西藏住房的支援力度,新建了居民住房、职工住房等,西藏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1平方米。

  2009年,西藏城镇人口总数69.03万人,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3.83平方米,城镇居民住房水平由原来的严重不足已逐渐迈向小康水平。2011年至2020年,西藏安排中央补助资金172.8亿元,支持西藏城镇保障性住房开工35.19万套,伴随国家一系列住房政策的出台,西藏不断调整住房政策,初步建立以廉租房、周转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为主的城乡住房保障体系,解决群众住房困难问题。到2020年,西藏城镇居民人均自有住房面积达33.4平方米,比“十二五”末人均增加7.21平方米,居民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61岁的老人格格告诉记者,她家之前位于拉萨市林周县春堆乡卡东村,一家8口人居住在35平方米的土房子里,2017年,随着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实施,格格一家从卡东村搬到了拉萨市城关区蔡公堂街道的易地扶贫安置点——恩惠苑社区。

  “之前在卡东村,我们家的住房只有35平方米,经常发生坍塌现象,尤其到下雨的时候,屋顶漏雨,林周县政府经常帮助我们修缮房屋。”格格老人说。老人一家原来居住的地方距离学校、城区较远,就业、上学都十分不便。格格老人介绍:“我们一家之前都在务农,主要种植青稞、土豆、萝卜等农作物。”

  如今格格老人一家都搬进了恩惠苑社区,一家8口人住进了125平方米的安置房,明亮的客厅、崭新的家具一应俱全,格格老人的丈夫在社区周边找了一份保安的工作,两个儿子也在附近顺利就业,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走进恩惠苑社区,一栋栋安置房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水电、网络等各项基础设施完备,服务中心、超市、蔬菜直销点、健身区域等生活设施齐全,干净宽阔的马路四通八达。格格老人一家也用上了燃气灶,室内通了暖气,结束了用火炉做饭、取暖的历史。“每天饭后,我带着孙子在小区里散散步,平时在家了解学习党和国家的政策,充实自己,感觉现在的生活太幸福了,我非常满意。”格格老人说着,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记者从自治区住建厅了解到,今年西藏计划住建领域重点项目投资完成121亿元以上,新建干部职工周转房1万套、公租房2406套,改造城镇棚户区住房5432套,改造36个老旧小区,为1.03万户、1.89万人发放房屋租赁补贴,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住房条件,提高居民住房水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