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故事

作者:罗桑旦增发布时间:2019-06-11 来源:西藏日报

  执笔抒发对父亲的感情,始终有种无从下笔的感觉。

  我的父亲1954年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虽然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已经和平解放,但那时候的中国还很落后,西藏更处于一切百废待兴的时期,因此父亲出生的时候,家里异常贫穷。在他出生的那年,家乡又经历了一场特大洪水,使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所以,他的出生,对于他的父母来说,不知该欣喜还是忧愁。

  从记事到1972年,父亲一直在家里边学习边务农。他说,自己小时候很调皮,经常遭到父亲的打骂。让他记忆深刻的一件事情,是他当时在乡民办小学读书的时候,因为调皮被老师锁在衣柜里惩戒。那时候的他依然不觉得害怕,也没有哭泣。或许,这就是童年的父亲,一个生性调皮捣蛋而敢作敢为的小男孩。

  1972年的冬天,父亲遇到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在党的关心下,他被当时的江孜县委组织部保送到西藏民族学院读书。带着内心的迷茫和困惑,怀揣着临行前父母对他的期望和嘱托,刚满16岁的父亲远离故土,到祖国内地咸阳学习、生活。在咸阳期间,父亲读了三年预科、两年试训,担任过班里的团支书,连续三年被学院评为“三好学生”。一个刚到民院时还是半文盲的藏族学生,能有这样的成绩,是多么的不易和艰辛,可想而知,他付出了多少努力。

  1977年五年的学业之路结束后,因在学校表现优秀,父亲被留校担任思想政治教育老师。但由于身体原因,父亲向组织申请调回西藏工作,那时他并没有要求具体的地方和岗位。对于一个离家五年的青年来说,他多么希望自己能够在家乡工作;可作为一名党员,他知道为人民服务是宗旨,而服从组织安排是原则。

  1979年,经组织安排,父亲被调到江孜县委组织部工作。在1979年到1990年期间,父亲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严于律己,恪尽职守,曾先后担任江孜县人事局局长、组织部副部长、组织部部长等职务,并连续几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

  1990年,父亲被调到南木林县担任县委副书记,并曾兼任政法委书记。当时家里有两个幼小的孩子和体弱多病的母亲,他调职后,家里的一切都要由母亲一人操劳。当时父亲虽然不愿离开自己的亲人,可他是一名党员,必须服从组织的安排。虽然他做到了一名合格的党员和国家公务员,但他并没有做到一个合格的丈夫和父亲。那时候,我和哥哥都期盼着他休假回家,每次他回家我们都会在他的行李里寻找带给我们的礼物,那是非常幸福的事情。现在,我自己也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能理解他的选择,他把祖国、民族的利益放在了个人利益之上,成为我学习的榜样。

  1995年,父亲调到白朗县工作,担任白朗县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当他用了两年时间对白朗的经济、政治都有了较深的认识,对白朗将来的发展有了初步规划,正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组织又把他调到康马县工作,任康马县委副书记兼人大常委会主任。康马偏僻落后,在三年工作期间,他给群众讲政策、办实事,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急危,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

  1999年9月到2000年1月,父亲再一次到中央党校学习,学习归来后调任白朗县委副书记兼县长。2000年,白朗遭遇了一次历史上罕见的洪水。或许,父亲的人生与洪水结缘:在他出生的那一年,家乡发生了一次洪水,那时候看着自己的家园被洪水洗劫,他无能为力,只能以泪眼与亲人相望;而现在,眼看着洪水再一次洗劫自己的新家园,他要担负起一切重担。当时,父亲带领着白朗县广大干部群众,抵御洪水,重建家园,恢复农田,治理年楚河。经过艰辛的努力和付出,有了可喜的收获,白朗的一切逐渐好起来。在白朗工作期间,父亲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与援藏干部密切配合,推动白朗县域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

  父亲对他的事业热爱执著、尽心敬业,他在工作上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在白朗的这五年,他基本上没有休过节假日,虽然从工作地到家只有一个小时的路程,但他回家的次数寥寥无几。有时候想象着父亲在事业上走过的路,身为儿子,我除了骄傲,只剩下心酸。2002年夏天,爷爷因为身体不适住院,对一位耄耋老人来说,他多么希望自己生病时能看到儿子的身影。可爷爷住院期间,父亲因工作原因,陪伴在老人身边的时间不足两天。尽管如此,爷爷仍然很支持父亲,也很理解自己的儿子。后来由于病情恶化,爷爷去世了。那时我在内地读书,作为孙子没能陪伴和照看爷爷,成为我人生中最为遗憾的事情。

  有一次,我在学校生病了,而且是人生中第一次住院治疗,随着病情不断加重,那时的我几乎崩溃。虽然内心深处感到害怕和不安,但为了不让父母担心,我独自坚持了一个月。在我最绝望的时候,父亲的身影出现在我的眼前。看到父亲的那一刻,我已哭干的眼泪,又喷涌而出。多少年了,我从没有看见父亲哭过,但在生命垂危的儿子面前,他流泪了。在父母的精心照顾下,我获得了第二次生命,是爱挽救了我。后来,母亲继续在学校陪了我两个多月,而父亲看我病情稍有好转,又奔赴自己的工作岗位。

  父亲的事业是成功的,而成功的背后有着太多的故事,有着太多的牺牲,有着太多的付出。父亲从37岁开始整整十五年都在外县工作,与我们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身为人子,他不孝,因为他陪伴父母的时间少之又少,在老人弥留之际都没有办法陪伴;身为人夫,他亏欠,因为长期以来家里家外所有事务都由妻子独自一人承担,家庭的重担压在一个体弱多病的女人肩上;身为人父,他愧疚,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爱的滋养,但是长期以来除了短暂的相聚带给孩子片刻的欢声笑语之外,他无法陪伴我们长大。对于这样的选择,父亲自始至始都没有后悔过,他舍弃小爱,选择了大爱。

  这就是我的父亲,我为拥有一个这样的父亲而骄傲。我理解父亲的选择,但我想对父亲说一句“保重身体”。如果在以后的日子里,您走累了,或者想休息一下,千万记住回头看一眼,那里有一个温馨的家,有一个深爱您的妻子,有两个爱戴您的儿子。这个家的大门永远为您敞开,这个家不能没有您,这个家因您而精彩。

  谨以此文献给像父亲一样为别人造福的人们。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