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智:以七次会精神为指南推动新时代藏学研究

作者:王智霖 陈浩力发布时间:2020-09-16 来源:中国西藏网

  “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到目前共召开了七次,这说明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关怀西藏各族人民。每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都极大地推动了西藏的大发展和大变化,有几个里程碑。如果说第三次(1994年)和第四次(2001年)西藏工作座谈会是推动西藏发展的第一个和第二个里程碑的话,那么‘七次会’将是新时代推动西藏再发展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因为,‘七次会’召开恰逢重要的历史节点,即西藏处于‘六次会’以来‘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的阶段,处于我国全面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处于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所以意义十分重大。”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负责人、研究员冯智日前接受本网专访时说道。

  “七次会”精神思想、理论和文献,是前六次会议的继承和发展,是前六次会议理论与实践的提升和集大成的发展,是党的治藏方略和西藏工作政策的延续和发展,同时具有许多创新、新的思想和新的特点,是做好西藏工作的新指南。冯智分享了如何认真学习并把握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精髓和要义。

  为了更好地把握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冯智和“六次会”作了比较,他说道:“比如,‘七次会’确立的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比起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显得更明确、更清晰,更具体和具有问题导向的指导意义,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关于意识形态建设、边境地区安全建设等,都具有很强和鲜明的理论和实践特点。治藏方略的‘十个必须’之间有着内在的严密逻辑关系。比如‘十个必须’的第一个必须,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第二个必须即‘坚持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是将‘治国’‘治边’与‘治藏’问题联系起来,形成系统化的理论体系,是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理论创造,具有理论与实践的显著特色;第三个必须,即‘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这是西藏工作的聚焦点,也是衡量西藏工作的标杆;第四个必须,即坚持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这既是做好西藏工作的重要原则,也是西藏工作的重要思路、有效手段和重要方法。”

  冯智介绍,“七次会”为藏学研究提出高要求、指明新方向。“七次会”的指导思想、治藏方略等精神不仅是做好西藏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也对开展藏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新时代藏学研究的根本遵循。“七次会”的各项内容中,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思想战线和意识形态、边境建设、生态文明、党的建设,民族团结、各民族“三交”、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等都是重要议题。其中一些重要内容涉及历史研究的范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藏工作必须坚持以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为着眼点和着力点。要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反分裂斗争,形成维护稳定的铜墙铁壁。”如何更好地以“七次会”精神为指南,站在维护祖国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的视角开展历史研究,冯智谈道:“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各民族与祖国其他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西藏各族人民具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在历史上书写了许多维护祖国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的壮丽诗篇。如,元代萨迦班智达 贡噶坚赞到凉州与阔端会晤、清代六世班禅进京祝厘乾隆帝七十寿辰、近代西藏军民两次抗英斗争、九世班禅在内地为抗战奔走,等等。这些爱国主义的史实和史料,是历史研究的职责之一,需要进一步搜集和撰写,使之能宣传和教育,发挥其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深入开展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教育。”就如何站在西藏地方与祖国关系史的视野开展历史研究,冯智结合西藏各个时期史料进行解读。他谈道:“这既是西藏当代史研究的任务,也是西藏古代史和近现代史研究的重要课题。首先,应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作为时代大背景来加强西藏当代史研究。西藏自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自治区成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六次会’以来,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据统计,2019年,西藏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697.8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59年的1.74亿元增长了约205.8倍,经济总量实现了巨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全区62.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4个贫困县(区)已达标摘帽,基本消除绝对贫困。西藏各族群众的精神面貌、思想观念、价值理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四讲四爱’和‘五个认同’深入人心,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得到了西藏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这一历史课题和伟大成就,需要西藏当代史进行深入研究。其次,深入开展西藏地方与祖国关系史研究,充分论证西藏地方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充分论证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理和施政,充分挖掘西藏各民族的爱国主义历史传统,总结其规律和特点,以‘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同时要重视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全过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挖掘、整理、宣传西藏自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引导各族群众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来,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冯智从站在深刻认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视野开展历史研究的角度,介绍道:“自古以来,西藏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史实数不胜数,甚至一座寺院(如夏鲁寺)、一件文物、一个谚语、一个词汇,就蕴涵了民族团结和民族友好关系。例如,藏语名词‘觉卧邬扎’( ),意为拉萨大昭寺前的唐柳,相传为文成公主亲手栽植,反映唐代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友好故事。从文成公主进藏到如今玉麦乡两姐妹感动中国的故事,历经一千三百多年,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从未间断。西藏各族人民与祖国其他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西藏各民族的命运始终与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藏学研究的“两个服务”,即为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服务;为西藏和涉藏工作重点省的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服务,这与“七次会”提出的“西藏工作必须坚持以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为着眼点和着力点”是一致的。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提高政治站位,提升藏学“两个服务”的水平,冯智总结道:“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学术领域和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立足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是西藏历史研究的根本遵循。第二,学习‘老西藏精神’,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老西藏精神’作了高度评价。藏学研究工作者要学习这种精神,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向西藏各族人民虚心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勤劳勇敢的西藏各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守卫了祖国边疆,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与祖国各民族密切交往交流交融,共同构建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人民是历史研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第三,提升六个思维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我们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六个思维能力’的重要指示,不断提升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和法治思维能力。”(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智霖 陈浩力 受访者冯智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负责人、研究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