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的堆龙实践样板

作者:卢文静 刘斯宇发布时间:2024-04-18 来源:西藏日报


堆龙德庆区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亚娟(中)就乡村振兴相关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入户调研。


位于堆龙德庆区古荣镇加入村的蔬菜大棚。


帮普村村民进行积分兑换。


干净整洁的乃琼街道波玛村易地搬迁点。

  谷雨时节,堆龙河畔草木吐绿、万物复苏、生机盎然。一批批富民特色产业拔节成长,一个个和美乡村串珠成链……一幅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正在堆龙德庆区徐徐铺展。

  近年来,拉萨市堆龙德庆区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即“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坚持“塑形”与“铸魂”并举,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不断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绘就了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到美好生活的美丽画卷,打造了“千万工程”的堆龙实践样板。

  党建引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成色足”

  在打造“千万工程”堆龙样板过程中,堆龙德庆区始终坚持党的建设与“千万工程”一体推进,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根本指向、把发挥党的组织优势作为关键抓手、把提高党组织战斗力作为重要保障、把锻造过硬骨干队伍作为力量支撑,走出了一条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路子。

  在具体工作中,堆龙德庆区坚持“党建领航·乡村腾飞”为党建品牌建设,制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健全完善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保障、用地先行保障、改革支撑保障,凝聚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强大合力;落实“四下基层”、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大接访办实事”活动,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相关政策进村入户;坚持以党建凝聚力量,深化“两不愁三保障”成效,以“志智双扶”、产业发展、稳岗就业、搬迁扶持等工作为抓手,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以党建促发展,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基础设施提能扩面、乡风文明治理等专项行动,切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只有“一把手”带头抓,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乡村振兴才能保持持久动力。着眼压紧压实“一把手”责任,堆龙德庆区马镇坚持将党支部建在网格上,把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纳入党总支书记述职评议考核,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领导干部下基层大接访办实事”活动,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站在群众中间,解决群众难题,激活农村党建工作“末梢神经”。

  马镇是堆龙德庆区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将党建引领有效治理与网格覆盖有形治理进行深度融合的典型示范。近年来,堆龙德庆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辖区5540名党员在178个网格单元内包片包户包人联系服务辖区群众,将所有村(居)和群众精准识别为示范村、达标村、薄弱村和示范户、激励户、引导户,坚持分类施策、精准管理;将涉及13类57项公共服务职能下沉到村一级便民服务中心,推行村级便民服务代跑代办制度,进一步提升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实现“群众有事村里办”。

  党建联建是党建引领先富带后富、区域共同富的“关键一招”。为解决“上三镇”(德庆镇、马镇、古荣镇)各村地理位置较差、资源匮乏、村集体基础较差、发展相对滞后、难以发展产业的问题,近年来,堆龙德庆区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通过强弱村(居)结成共建对子、发展异地经济、龙头企业带动、以强带弱、以富带穷、抱团发展等方式,实现资源和优势互补互利,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堆龙德庆区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亚娟说:“‘千万工程’源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厚农民情结和真挚为民情怀。为此,堆龙德庆区以压实党建责任推动‘千万工程’落实落地,充分释放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形成党的建设与乡村振兴良性互动的生动局面。”

  近年来,堆龙德庆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严格执行《堆龙德庆区关于构建防返贫致贫预警机制实施办法》,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监测对象范围、监测程序,强化监测预警响应,加强对易返贫致贫人口的常态化监测和帮扶,筑牢防返贫制度保障。

  2023年,堆龙德庆区整合涉农资金3.14亿元,实施项目13个,总支出率达95%。2024年,堆龙德庆区整合中央、自治区、拉萨市和本级涉农资金25385.52万元,实施生产发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巩固提升人居环境等项目19个。第一季度,堆龙德庆区支出资金6618.11万元,总支出率26.45%。

  产业赋能,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千万工程”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坚持以产业为基础。堆龙德庆区聚焦区位、基础、资源等比较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培育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初步构建起了以净土健康、文化旅游、绿色工业、现代服务业等为主的特色产业体系,放大农业产业“品牌”效应,蹚出富民之路,夯实强村之本。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就是要聚力做好“土特产”文章,打造竞争力强的优势特色产业。近年来,堆龙德庆区实施“一乡一品”,打造特色区域品牌,将古荣设施农业园定位为有机蔬菜瓜果花卉种植基地、马镇设施农业园定位为食用菌种植基地、德庆设施农业园定位为藏红花种植基地,创新“公司+基地+产业工人”自主经营模式和“公司+基地+种植大户”合作经营模式,实现农牧民增收、农牧业增效。2023年,堆龙德庆区土地流转收入累计2289.01万元,集体经济分红收入累计1.29亿元,转移就业工资收入1.15亿元,形成了企业、村民、市场和社会共赢的良好格局。

  措麦村位于109国道沿线,距离拉萨主城区45公里,交通便利,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近年来,堆龙德庆区乡村振兴局以措麦村为试点,依托措麦藏戏、措麦寺等自然人文景观,充分利用贝壳企业在居住领域的专业优势,实现了对措麦村古村落的保护与打造,积极引导农牧民群众发展庭院经济,把闲置“方寸地”建成致富“聚宝盆”。

  在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的过程中,堆龙德庆区乡村振兴局通过设置不同体验风格的庭院经济模式,牵头建设了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旅游民宿和藏戏传承基地,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吸引更多游客体验牧区生活,助力农牧民群众增收。同时,大力支持措麦村重点发展牦牛养殖繁育基地、联户增收砖厂、残疾人家具厂、粮食加工厂、“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5个实体经济,并提供就业岗位,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00余万元。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既要立足特色资源,又要找到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堆龙德庆区德庆镇邱桑村是藏医鼻祖宇妥·云丹贡布出生地,有远近闻名的邱桑温泉。近年来,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邱桑村进一步挖掘“药王故里”文化内涵,做强“药王故里”文化品牌,积极开发“农家乐”、生态休闲、民俗文化体验等旅游项目,通过抱团发展,带动农产品开发销售、农业观光、文化体验、镇域小城镇发展等经济新业态,辐射增加村集体资源开发收入和镇域服务经营收入,以点带面做大做强旅游业。村容村貌日新月异、群众生活蒸蒸日上,邱桑村走出了一条把美丽环境转换成美丽经济、以美丽乡村反哺美丽生态的共同富裕之路,实现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协同共进。

  在此过程中,邱桑村村民纷纷改造或新建房屋,开起小商铺、民宿,让农村山水风光变成经济发展新动能,村民们也通过努力实现“一人富”带动“大家富”,“富一点”连成“富一片”。

  “我在邱桑温泉当管理员,主要负责客房管理工作,每月工资有4000多元。”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村民布琼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他对自己现在的工作十分满意,不仅能学到管理知识,还能就近照顾家里。

  特色产业“一子落”,富民强村“满盘活”。针对合作社、基层经济组织规模小、分布散、市场竞争力弱等现状,2017年,堆龙德庆区将村集体经济相对较为薄弱的古荣镇那嘎村作为试点,整合辖区6家合作社资源,成立那嘎庄园责任有限公司,按照合作社负责生产加工、集体公司负责运营销售的合作模式,统一产品品牌,提高合作社市场竞争力。截至2023年底,那嘎庄园责任有限公司累计收入520万元,纯利润达136万元,那嘎村合作社、村集体经济有了明显发展。

  “下一步,那嘎庄园商贸有限公司将与文化旅游部门沟通,进一步梳理楚布沟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深入挖掘沟域内丰富多样的潜在开发景点;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力争用系统开发模式打造郊外经典旅游线路,进一步增加农牧民群众收入。”那嘎庄园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移风易俗,“小积分”兑出群众新风貌

  “我兑换了一个香皂,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真的是太好了。今后我还得加把劲,多参加村里的活动、多攒点积分,争取换更多的物品。”在羊达街道帮普村积分兑换现场,村民尼玛笑呵呵地说。

  琳琅满目的“积分兑换银行”内,“明码标分”的食用油、洗衣液、纸巾、香皂等生活用品整整齐齐摆放在兑换台上,村民们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转习惯,以习惯化新风,乡风文明、村民精神面貌展新颜。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关键是学深悟透“千万工程”经验蕴含的理念方法。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涉及事情千头万绪,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但怎样有效凝聚大家共识,怎样激发群众共建家园的内生动力?堆龙德庆区有自己的探索与实践。

  2023年以来,堆龙德庆区深入推进树立农牧民新风貌行动,研究制定《堆龙德庆区树立农牧民新风貌行动实施方案》和《堆龙德庆区关于在乡村治理中进一步推广运用积分制的实施意见》,投入资金19.25万元,开发制作积分制微信小程序;探索推行“积分制+”管理模式,在充分考虑基层组织和群众实际基础上,因地制宜将该小程序划分为新风貌行动宣传、积分商城等9个程序模块,对积分榜、红黑榜、工作动态、群众监督等工作实行线上管理,实现积分公开、透明运行;投入资金163万元,帮助帮普村、那嘎村等15个村庄建设积分制办公场所、搭建积分制兑换平台、购买相关设备,推动积分制落实落地;将树立农牧民新风貌行动积分制管理纳入“走流程”重要内容,通过领导干部角色扮演、流程演练、细节讲解等,全面展现积分制管理全过程……堆龙德庆区以“积分制”方式,打出乡村治理“组合拳”,实现了乡村“颜值”与“气质”相得益彰。

  随着“积分制”推行,村民之间相互争执少了,互帮互助多了,大家从之前的“要我干”变成“我要干”,每个村民都成了受益者。村民尼玛深有体会地说:“‘积分兑换银行’让村民的生活态度和习惯发生巨大变化,大家兑换的不仅是积分,更兑换出文明新风尚。”

  “以劳积分、以分换物”的积分兑换制让群众有收获感、归属感,把“村里事”变成“家里事”,将“任务命令”转为“激励引导”,让“要我参与”变成“我要参与”,形成“没有局外人、没有旁观者、没有过路客”的治理格局,有效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自积分制建成运行以来,堆龙德庆区按照试点先行、梯次推进、全域覆盖的工作步骤,对标对表,统筹推进,截至目前,积分兑换制已全覆盖。

  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积分兑换”是堆龙德庆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重视发挥农牧民主体作用,让农牧民参与乡村治理,进而转变农牧民精神面貌、树立乡村文明新风的生动体现。如今,堆龙德庆区用小小积分,让村民的文明行为增“值”,而移风易俗,让堆龙德庆区浸润文明新风。

  乡村扮靓,催生乡村“蝶变”新画卷

  干净整洁的农村院落、宽阔平坦的乡村道路、绿意盎然的田园风光、丰富多彩的宣传彩绘墙……走进古荣镇嘎冲村,“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之意油然而生,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画卷尽收眼底。

  是什么原因使嘎冲村变得如此美丽呢?堆龙德庆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几年,堆龙德庆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切实提升村容村貌,营造清洁有序、健康宜居的生活环境,将政策落实到与村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

  这是堆龙德庆区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村容村貌、建设和美乡村的一个缩影。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千万工程”的先手棋。近年来,堆龙德庆区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从广大乡村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入手,深入实施“1+3+N”工程建设,全域分级推进“美丽堆龙”+“美丽县城、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景区、美丽田园”等创建活动,打造了一批彰显堆龙风光的和美乡村。如今,走在堆龙德庆区的乡村里,路平灯明、水清塘净、村洁屋美,一步一景、处处是景。

  乡村建设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为此,堆龙德庆区按照“示范村提品质、中间村补短板、薄弱村换新貌”思路,通过给排水、照明、乡村道路、垃圾处理、一体化污水处理等整治改造,有力推动了基础设施提质升级,提升乡村建设水平,营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让村民群众有充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1年以来,堆龙德庆区统筹整合各级资金9.6亿元实施人居环境整治项目26个,实现人居环境整治全覆盖;完成“厕所革命”11178户,兑现奖补资金1045.8万元,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4%;坚持以人畜分离、集中圈养、科学饲养、培育产业为目标,完成791户人畜分离目标任务。今年,堆龙德庆区将再完成225户人畜分离目标任务,户用卫生厕所达到全覆盖。

  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常态化的维护也成了必要。但是怎样维持下去呢?“要维护好村庄的生态环境,还是要靠全体村民的力量。”王亚娟表示。

  堆龙德庆区灵活运用“积分兑换银行”激发村民自主积极性,并紧扣“定网格、定岗位、定人员、定责任、定目标”,建立镇、村、组、户四级网格管理体系,以保洁员、护路员、护林员、公益岗人员、河道保洁员等“五大员”为主要力量的卫生清洁队伍,按乡村道路、联户区域,切段划区,明确边界,量化工作。各村每周固定一天为村庄清洁行动日,牵住人居环境常态化整治“牛鼻子”。通过实施有效管理,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实现由“短期清脏”向“长期清洁”转变,由“一时美”向“持续美”转变,由“一片美”向“全域美”转变。

  自“积分制”实行以来,乡村治理成效显著。先后评选出首届文明家庭14户、文明村镇9个、文明单位3个、道德模范10名,10人当选区市级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在堆龙,一幅幅村美人和共富的新画卷在希望的田野上尽情铺展。未来,堆龙将持续用好用活“千万工程”金钥匙,统筹推进人才、生态、文化、产业、组织振兴,以“千万工程”之笔,踔厉奋发描绘人居环境整治壮美画卷,为推动“千万工程”堆龙样板提“质”增“颜”。

  图片均由 堆龙德庆区乡村振兴局 提供

友情链接